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需要依據《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辦法》、《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等相關規定進行規劃建設。
1、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裝修
根據《人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PCR實驗室所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大多屬于第二類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所需生物安全實驗室級別的生物危害等級為BSL-2。列舉裝修要點如下:
1、實驗室墻壁、頂板和地板應當光滑、易清潔、防滲漏并耐化學品和消毒劑的腐蝕。地面應防滑,不得在實驗室內鋪設地毯和懸掛窗簾。實驗室的墻體,包括頂棚,應結構牢固、氣密性好、所有陰角采用圓弧形線條過渡;墻體內壁光潔、不吸附、耐腐蝕、易清洗消毒;墻體和吊頂建議使用彩鋼板。
2、地面材料應滿足無縫隙、無滲漏、光潔、耐腐蝕的要求。
3、燈具要選用凈化燈具,能達到便于清洗、不積塵的特點。實驗室應設應急照明裝置,同時考慮合適的安裝位置,以保證人員安全離開實驗室。
4、有可靠的電力供應和應急照明。每個房間必須裝有紫外線殺菌燈,殺菌燈的安裝高度在1.8~2.1m之間。
5、傳遞窗內部安裝有紫外燈,供消毒用。
6、應配備足夠的固定電源插座,避免多臺設備使用共同的電源插座。應有可靠的接地系統,應在關鍵節點安裝漏電保護裝置或監測報警裝置。
7、實驗室臺(桌)柜和座椅等應穩固和堅固,邊角應圓滑。實驗臺面應防水,并能耐受熱、、酸堿、消毒劑及其他化學劑。一般采用環氧樹脂臺面。
8、實驗臺中的櫥柜和實驗臺應牢固,實驗臺、柜和其他設備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以便清潔。
9、實驗室門為凈化門,應有可視窗并帶自動閉門器,實驗室的門與門不能相對開啟,必須錯位開啟。并達到適當的防火等級,門鎖及門的開啟方向應不妨礙室內人員逃生。
傳統凈化工程存在三個不足:
1)傳統的凈化工程其細菌飄塵只是被過濾膜截留下不能殺滅,在適宜溫濕度下極易自身繁殖,造成污染發霉等現象,繼續使用極易發生二次污染;
2)由于我國大氣污染嚴重,過濾膜極易被阻塞,需頻繁更換,使用成本高且較繁雜;
3)依托過濾膜雖然解決了潔凈度問題,但潔凈室內的有毒有害氣體異味以及凈化系統自身產生的化學污染無法得到解決。
具體解決方案有:
(1)采用靜電滅菌凈化柜來殺滅細菌,消毒并去除飄塵。
靜電滅菌凈化柜的工作原理:靜電滅菌凈化柜中的電場,采用圓孔針狀、蜂巢棒狀的雙區靜電場;雙區指的是極化區和極塵區。當通風管道中送出的空氣在通過雙區靜電場時,空氣中的細菌、飄塵等污染物首先被靜電場極化 (即充上負電荷),因細菌的胞囊其本身是帶負電荷的,在通過靜電極化區時被再一次充上很高能量的負電荷。帶負電荷的細菌、病毒等污染物通過系統進入正電場的集塵區時,即刻被集塵區的正集塵板強烈的吸集,在正電極的作用下,要在瞬間快速釋放其胞囊中的負電荷能量時,胞囊即刻被擊碎而,其滅菌率達到99.99%,從而達到滅菌消毒的目的。同時靜電場對空氣中的飄塵有強烈的吸集與凝并作用,其除塵率達96%。這就有效的保護了過濾膜,增加其使用壽命 2—3倍,而電場用金屬材料制作,可方便的卸下,清洗后反復使用,減少了系統的使用成本。
(2) 應用納米鈦炭網與光觸媒技術去除有害氣體以及異味。
在凈化系統的送回風管道中(或在靜電凈化柜中)安裝應用納米鈦炭濾網,并使用光觸媒技術,可以非常有效的去除降解有毒有害氣體及氣味。從而解決了潔凈工程不能去除有毒有害氣體及氣味的難題。
因為經濟的不斷進步,我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凈化工程企業作為有效提升服務質量的手段,凈化工程也隨之被廣泛實行,眾多凈化公司開始“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凈化工程一項性、綜合性、難度大的項目工程,這也對相關凈化公司提出了更為的要求。
凈化工程分為設計、施工、管理,3個階段,它涵蓋了空態、靜態、動態,3個占有狀態,且環境也受控,同時還與風險評估、生產認證的概念、程序相融合。加之潔凈技術跨行業、跨、跨學科的特點,讓其凈化工程的難度、復雜程度都具有明顯的增加。眾多凈化公司也開始形成了“金字塔”結構的市場競爭格局,端市場主要由內外企業掌控,大量內中小企業技術力量不夠,主要承接凈化度要求較低的工程。
在龐大的凈化工程的設計、施工過程中,潛在問題有很多,未能受控的污染源等都會直接讓整個潔凈室的環境失控。而凈化工程也是主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針對性的凈化方案,從而保證工程質量。